当前位置: 主页 > 智库观点 > 政策速评

工信部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

发布时间:2023-09-27 18:00:04 阅读量: 作者/来源: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

8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揭榜任务内容为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聚焦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等创新任务,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本次工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型研发机构等以联合体方式申报,联合单位不超过4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组织可优先推荐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化前景好、行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遴选并公布入围揭榜单位名单(每个揭榜方向原则上不超过5家)。入围揭榜单位完成攻关任务后(名单公布之日起不超过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测评工作,择优确定揭榜优胜单位。

中心观点:

1、 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要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全面部署,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新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并随着技术的发展成熟形成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进而形成新产业。一方面,发展未来产业是我国实现产业技术追赶、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差距的重要机会,而且我国能够凭借在未来产业领域塑造的新优势,更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和培育未来产业,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领域转型,促进四链合一,实现产业现代化。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未来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的转化,从而推动整个产业体系的发展。

工信部的本工作与四部委近期发布的《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一脉相承。四个重点方向代表了当前技术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和通用人工智能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脑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推动创新和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聚焦这些重点方向,有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未来全球市场份额,并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应用落地等,进一步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2、 聚焦前沿技术领域重点方向,发掘培育关键核心技术: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开宗明义指出,“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核心技术)。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核心技术提供科学指引。

首先,颠覆性技术往往具有改变现有产业格局的潜力,能够重新定义产业的边界,打破传统产业的壁垒。其次,颠覆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通过引入颠覆性技术,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颠覆性技术也能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例,其在医疗、金融、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会改变产业的运营方式,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此外,产业发展为颠覆性技术提供了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同时也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支持和推动。产业与技术之间相互促进,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的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未来产业的标准化工作。放眼未来来看,本次四个方向的揭榜挂帅工作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本项工作将逐步拓展到以上十七个方向乃至更多的前沿技术领域中。

3、 揭榜挂帅制度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对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正式提出要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总的来说,“揭榜挂帅”制度,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一般是为了解决社会中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专门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即“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公开张榜,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把项目交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而且能干成事的人手中,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惟求实效。

“揭榜挂帅”制度实质上属于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其背后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特有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按照国家战略与安全、产业竞争力、重大民生需求确定科技攻关任务的优先顺序,强化政府在国家战略与安全方面自上而下的重大任务的顶层设计,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短板及战略必争领域,聚焦重大需求来凝练任务。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政府、科技界、产业界和用户多方参与的项目论证机制,充分发挥科学家在基础研究选题中的作用,注重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方向凝练科学问题。尤其是对于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等需要重点攻关的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建立了以需求为牵引、以能够解决问题为评价标准的新机制,有利于激励参与者的开放竞争和大胆探索,充分释放巨大创新潜能。

本次开展的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也建立健全了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分批次、分领域的协同推进和评估机制,对涉及前沿技术的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进行了重要探索。

4、 国家高新区应当发挥特色优势率先布局未来产业:

当前,全国有超过20个省市围绕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前沿领域推进未来产业。部分地方结合自身条件,以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未来产业孵化培育工作。例如,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聚焦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六大领域,并具体指出了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元宇宙、量子信息、光电子、类人机器人等二十大产业创新发展方向。上海发布的《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到2035年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前沿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通常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二是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三是往往需要依托科技创新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四是通常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而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主要的创新资源,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人才集聚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国家高新区是谋划布局未来产业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在《“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国家高新区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和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面向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支持园区联合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打造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和孵化高地。引导园区支持产业跨界融合,开展前沿科技、硬科技创业,加速形成若干未来产业。部分先发高新区已经在未来产业的引导培育上进行了大量实践。例如,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在2021年率先发布了《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并联合中国科大申创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中关村在2021和2023年的中关村论坛上都举办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分论坛,前沿和颠覆性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模式创新不断加速演进,结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的高地。

国家高新区应充分挥发比较优势,在未来产业布局和培育中走在前列,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加强未来产业顶层设计,因地因时布局未来产业,打通四链融合的发展路径,积极承担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任。